首發(fā):10月24日《新華每日電訊》
作者:本報記者謝云挺
10月23日下午,“改革先鋒”,、義烏小商品市場的催生培育者謝高華同志因病搶救無效,,在杭州的浙江醫(yī)院逝世。記者從謝高華的家人處證實了這一消息,。
謝高華接受本報記者(右)采訪
謝高華,,1931年11月出生,浙江衢州人,。1982年4月至1984年12月期間任義烏縣委書記,。當時的義烏是“一條馬路七盞燈,一個喇叭響全城”的貧困縣,。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,,已經包產到戶的義烏農民開始從事各種副業(yè),在城里逐漸自發(fā)形成小規(guī)模的路邊攤市場,。但是,,當?shù)匾恍┎块T因上級對能不能搞自由市場還沒有明確定論,仍把這些路邊攤市場視為“投機倒把,,走資本主義道路”,。在這種歷史環(huán)境下,謝高華認真吃透中央精神,,從群眾的實際需求和現(xiàn)實問題出發(fā),,冒著丟“烏紗帽”的風險,果斷決策開放第一代市場,,支持農民經商,,催生了如今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場。
謝高華接受本報記者(右)采訪
富裕起來的義烏百姓也從未忘記他,。從1995年起,,每年的義烏小商品博覽會期間,眾多市民自發(fā)組成車隊在義烏高速公路出口處,,舉著橫幅,、手搖撥浪鼓歡迎謝書記“回家”,。
義烏商人和群眾,自發(fā)組織到高速路口迎接這位老書記“回家”,。王建明 攝
2017年歲末,,新華社刊發(fā)《義烏老干部謝高華勇于擔當獲百姓贊譽》的調查報道,引起浙江省委主要領導的關注,,并作出批示,,稱贊他是“敢于擔當,積極作為”的好干部,,并指出,,“新時代新作為同樣需要我們的干部敢于擔當,積極作為”,。隨后,,本報以《離開義烏30多年,這位退休廳官為何仍有這么好的口碑,?》整版報道了謝高華勇于擔當敢為先的事跡,,引起強烈反響,。
2018年12月,,本報刊發(fā)關于謝高華的兩篇獨家報道,引起廣泛關注和熱烈反響,。其中,,《謝高華:改革者也是思想者》挖掘了通往義烏市場奇跡的“臨門一腳”背后深水潛流的思想交鋒。《謝新彪眼中的謝高華:叫父親有時太沉重》通過兒子謝新彪坦誠直率的講述,,揭開了謝高華銳意改革的背后,,家人令人動容的理解與支持。
2018年12月18日,,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,,謝高華同志作為“義烏小商品市場的催生培育者”,被黨中央,、國務院授予改革先鋒稱號,,頒授改革先鋒獎章。
本報記者(左)到醫(yī)院看望病中的謝高華
謝高華:改革者也是思想者
來源:2018年12月16日《新華每日電訊》成風化人
作者: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劉荒
■歷史總是以驚人的巧合宣示使命:今年11月26日,,謝高華入選黨中央擬表彰100名改革開放杰出對象名單,;而34年前的同一天,一紙調令將他調離義烏
■ 與其過度聚焦于那些早已標簽化的改革成果,,不如沿著深藏于人物故事之中的思想脈絡,,追尋激勵改革者砥礪前行的觀念更新歷程。這些通往義烏市場奇跡的“臨門一腳”,,更多源于深水潛流的思想交鋒,,而不是由表面壓力匯聚而成的機緣巧合
■ 謝高華自稱一生犯過很多錯誤,,在痛苦中總結經驗教訓。他認為最大的錯誤是“共產黨要我為人民服務,,我卻弄得老百姓沒有飯吃,!”認識到“貧窮不是社會主義”這個大道理后, 讓老百姓吃飽,、穿暖,、有錢花,就成了他思考與行動的邏輯起點
2018年10月20日,,謝高華參加義烏小商品市場舊址公園揭幕儀式,。王建明 攝
謝高華身材瘦削,相貌平常,,煙不離手,。
與聞名全球的義烏小商品市場相比,聽說過謝高華這個名字的人,,恐怕連個零頭都不夠,。這位當年冒險開放義烏小商品市場的縣委書記,主政義烏僅兩年零八個月,,卻被當?shù)孛耖g一直感念至今,。
歷史總是以驚人的巧合宣示使命:今年11月26日,謝高華入選黨中央擬表彰100名改革開放杰出對象名單,;而34年前的同一天,,一紙調令將他調離義烏。
這個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的國家最高榮譽,,首次從國家層面肯定他“催生了義烏這一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場,,為全國小商品市場的改革發(fā)展樹立了榜樣”。
幾個月前,,88歲的謝高華在衢州寓所,,接受了新華每日電訊記者的專訪。按照謝老的起居習慣,,專訪從下午兩點鐘開始,,一直到夜里12點半結束。除了晚飯時間外,,連續(xù)9個小時的交談,,這位耄耋老人竟毫無倦容,令人驚異,。
新華每日電訊記者(中)在謝高華家中采訪,。 鄒躍華 攝
謝高華不僅思路清晰,記憶力驚人,還是一個會講故事的高手——他把那些親歷的重要事件,,用對話和場景串聯(lián)起來,,不動聲色地融入自己的講述之中。
一切改變都是從觀念開始的,。以整頓市場的名義開放市場,,靠市場機制的力量疏通關卡,用定額征稅的策略興商建縣,,義烏市場早期獨特的發(fā)展之路有著深刻的國情印記,,也彰顯出改革者謝高華的使命擔當與遠見卓識。
與其過度聚焦于那些早已標簽化的改革成果,,不如沿著深藏于人物故事之中的思想脈絡,,追尋激勵改革者砥礪前行的觀念更新歷程。這些通往義烏市場奇跡的“臨門一腳”,,更多源于深水潛流的思想交鋒,,而不是由表面壓力匯聚而成的機緣巧合。
謝高華一口夾雜著北方口音的衢州土話,,連本地人都很難聽懂,。幸虧衢江區(qū)委宣傳部請來同行鄒躍華幫忙“翻譯”,采訪才得以順利完成,。
“貧窮不是社會主義!計劃經濟那些傻事不能再干了,。”在回賓館的路上,,記者腦海里浮現(xiàn)最多的,,就是這句當時居然聽懂了的衢州土話。
于是,,便有了改革者也是思想者這個更有張力的主題。
謝高華愛好書法,,退休后經常義務為群眾寫春聯(lián),。圖為謝高華對新華每日電訊記者的寄語。記者劉荒 攝
“一把刀”殺豬,,生人骨頭熟人肉
1949年5月6日,,衢州城宣告解放。這個窮人翻身的日子,,對12歲開始當長工的謝高華至關重要,。時隔這么多年,他還清晰記得這一天,。那年,,他剛好18歲。
“根紅苗正”的謝高華一路進步,,從老家橫路鄉(xiāng)賀邵溪村農協(xié)委員,,升任為杜澤鎮(zhèn)團委書記,,后來又被選為地方干部“苗子”,送到省委黨校脫產培養(yǎng),。當時,,區(qū)級黨政機關以上領導崗位,全部由南下轉業(yè)干部擔任,,亟須培養(yǎng)地方干部隊伍,。
1956年,謝高華任衢縣杜澤區(qū)委書記,,一干就是10年,。這位深信“農民的兒子就要為農民辦事”的基層官員,在理想與現(xiàn)實的碰撞中,,開始了獨立思考的思想歷程,。
“大躍進”時期,各地糧食產量都在“放衛(wèi)星”,。衢縣一位副縣長坐鎮(zhèn)杜澤區(qū),,要求搞百畝高產田,任務不落實,,工作組就不走,。為了達到高產目標,區(qū)里派人到外地學習取經,,最后勉強搞了10畝樣板田,。
他們參照外地典型的經驗,有樣學樣,,用高度密植的方式栽種稻谷,。由于莊稼密不透風,只能用鼓風機來通風,,甚至還要給稻谷做理發(fā),、洗澡等特別護理。幾個月折騰下來,,竟連一斤稻谷都沒打出來,。
“關鍵是去參觀的人沒有告訴我,人家是稻谷熟了才栽到一塊兒的,,小孩子當然可以坐到上面玩耍了!”謝高華不堪回首的一句話,,揭開了那張全國聞名的高產豐收景象照片的謎底。其實,,當年參觀者不可能知道這個“關鍵”,。
謝高華書記 王建明 攝
遇事喜歡動腦子琢磨的謝高華,開始思索這種荒誕的鬧劇為什么會上演,并暗下決心:“這種勞民傷財?shù)纳凳�,,以后不能再干了,。”后來曾有人說,,謝高華當年執(zhí)行上級政策很堅決,,大煉鋼鐵時也很堅決,但后來就開始有自己的一套了,。
為了解決群眾沒有飯,、菜、油,、豆腐和豬肉吃的問題,,謝高華決定自己下去蹲點,而且一蹲就是五年,。當時省里號召集體養(yǎng)豬,,規(guī)定一頭豬只給80斤飼料,大隊和生產隊都養(yǎng)不好,。他就組織黨員帶頭養(yǎng),,自己也在家里養(yǎng),可照樣還是養(yǎng)不好,。
“這個豬要拉出來殺的時候,,瘦的比狗還跑得快!”謝高華覺得這個政策行不通,悄悄改了個辦法:把生產隊的小豬買來,,分戶給老百姓私養(yǎng),。還出臺新的激勵政策,如多1斤分量給3斤糧食,,一石肥料換兩斤糧食,,農民養(yǎng)豬積極性一下子高漲起來。
當時,,這個“私”字是不能出現(xiàn)的,。謝高華他們商量了好幾天,最后起了個“公有戶養(yǎng)”的名號,。他發(fā)現(xiàn)那幾個集體養(yǎng)豬養(yǎng)得好的典型村,主要是飼料供應有保障,,沒有普遍性,,所以不具備推廣價值。
為了新品種繁育,,他們還從歐洲引進了種豬,。“文革”時紅衛(wèi)兵把種豬殺了,給老百姓分肉吃,,人們一邊吃肉一邊罵娘,。謝高華回憶時笑著搖頭,“當時有人批判我,,說謝高華什么都是外國的好,,連豬都是外國豬好�,!�
謝高華自稱一生犯過很多錯誤,,在痛苦中總結經驗教訓。他認為最大的錯誤是“共產黨要我為人民服務,,我卻弄得老百姓沒有飯吃!”認識到“貧窮不是社會主義”這個大道理后,,讓老百姓吃飽、穿暖,、有錢花,,就成了他思考與行動的邏輯起點。
說起義烏“一把刀”殺豬的故事,,一點都不比小商品市場開放來得輕松,。
義烏是金華火腿的傳統(tǒng)產地之一。為了控制豬肉銷售渠道及火腿生產原料,,只允許食品公司屠宰廠“一把刀”殺豬,。老百姓養(yǎng)的豬不能自己殺,必須拉到屠宰廠統(tǒng)一屠宰,,群眾意見很大,,找不到地方講理。
新任義烏縣委書記的謝高華,,在向縣食品公司負責人了解情況時,,忍不住問對方:金華火腿的歷史悠久,又不是食品公司創(chuàng)造的品牌,,憑啥只能你一家生產呢?人家自己養(yǎng)的豬,,為啥必須也得由你來殺?在另外一些場合,他還以自己女兒買肉為例,,說營業(yè)員知道是縣委書記的女兒,,每次都會多給一些肉,別人的骨頭就會多一些,。
“刀都有眼睛了,。食品公司賣肉的人,熟悉的多給你肉,,不熟悉的就剩大骨頭了,�,!敝x高華不相信這么大國家只能“一把刀”殺豬,他決定放開生豬屠宰市場,。
這個看著不起眼的小事,,卻差點捅破了天。一位主管副省長召集農業(yè)廳,、商業(yè)廳等部門,,聽取義烏匯報為何取消“一把刀”殺豬,會還沒開到一半就吵起來了,。雖然省里意見也不一致,,最后還是決定先把這個事情停掉。
“義烏在浙江中部,,中間開花怎么了得?”謝高華被省委主要領導找去談話,,雖然沒有嚴厲批評他,但要求推遲放開市場的時間,。謝高華只得表態(tài)說,,推遲幾天是可以的,但市場還是要放開的,,可以晚一點,,慢一點。
后來,,他自己也有過反思,。認識到放得太快確實也有問題,“比如說主管副省長是要保證供給的,,這塊東西都沒了,,整個體系都要變了。這位領導還來過義烏,,提出我給你一些自行車什么的,,你別給我搞這些事了�,!�
不過,,當時省市領導中也有支持謝高華的。時任金華地委書記厲德馨私下問他:“高華,,你要不要投降?”鼓勵之意不言自明,。在謝高華的堅持下,沒多久屠宰市場就徹底放開了,。
計劃經濟體制重圍下“開閘放水”,,僅靠政治勇氣是遠遠不夠的。此前省里就有人告誡他,,原料在我手上,,再搞就把原料給你停掉。這回人家還真的兌現(xiàn)前言了,。謝高華沒有辦法,,又跑到省城找對方匯報,“原料不給我不行的,,我這里國有企業(yè)改制,,沒有原料生產怎么辦?”經過一番軟磨硬泡,問題終于得到了解決,。
“翻兩番”目標,,關掉紅燈開綠燈
早在擔任衢縣縣委書記時,謝高華就發(fā)現(xiàn)計劃經濟有一個缺陷——統(tǒng)購統(tǒng)銷指標脫離實際,,卡得太死,。當時衢縣一年只產8萬擔柑橘,統(tǒng)購上交就要6萬擔,,趕上歉收年景,,農民很難完成統(tǒng)購任務。航埠的農民吃不飽,,有的討飯到了省城,。
更有甚者,還發(fā)生過這樣的丑聞:村干部迫于完成統(tǒng)購任務的壓力,,竟把一個老太太綁在院里的柑橘樹下,,強行摘了人家用來換點油鹽的橘子完成任務。
“死命令是我們下的,,不能再干這種蠢事了!”謝高華自我反思的同時,,對脫離實際的官僚主義計劃感到失望。柑橘統(tǒng)購與市場的差價里,,就有這些討飯農民的口糧,。他開始為橘區(qū)農民打起了“鐵算盤”:在完成國家計劃前提下,柑橘哪里價格高就往哪里賣,。
消息傳開,,外地人紛紛跑到衢縣來收購柑橘,幾乎高于統(tǒng)購價格一倍,。農民收入大幅增加,,討飯的人陸續(xù)都回來了,當年國家定購的6萬擔柑橘任務卻沒有完成,。國家統(tǒng)購計劃這個前提,,在市場價格機制作用下,失去了原有的剛性,。
謝高華書記 王建明 攝
這件事被一家中央媒體當成反面典型曝光,,并與遼寧農村一位大隊黨支部書記的境界做對比——人家號召農民寧可自己不吃,,也要把最好的蘋果賣給國家,還同時配發(fā)了“比比誰的風格高”的短評,。
“不光破壞國家計劃搞市場自由化,,還破壞工農聯(lián)盟基礎,這個帽子挺大!”謝高華呷了口茶水,,足足沉默了半分鐘,。
如何看待計劃經濟,謝高華有自己的觀點:“新中國成立后,,一段時間內必須搞計劃經濟,,不搞計劃經濟政權不能鞏固。但時間一長,,如果繼續(xù)搞單一的計劃經濟,,就會搞到死胡同里去�,!�
他剛調來義烏時,,不是上班就是下鄉(xiāng),連理發(fā)時間都沒有,�,?h里有一家國營理發(fā)店,用謝高華的話說,,“我?guī)c上班他幾點上班,,我下班他也下班了�,!焙貌蝗菀宗s上下班沒關門,,他進去叫聲老師傅,人家連理都沒理他,。
后來,,他找到一家私營店理發(fā)。店主不光手藝好,,人也熱情周到,。一有客人進店,吃飯都會放下碗筷,,趕緊給人家理發(fā),,幫人節(jié)省時間。謝高華在義烏工作期間,,一直都在這個店理發(fā),。有人就拿這個說事,說謝書記連理發(fā)都不去國營店,。
謝高華也不客氣,,在一次大會上公開表態(tài),,“這樣吃‘大鍋飯’的國營理發(fā)店,散伙越早越好!”
1983年2月初,,途經江蘇來到浙江考察的鄧小平,,與浙江省委書記鐵瑛、省長李豐平等領導談話時問道,,江蘇到1988年前后可以達到“翻兩番”的目標,浙江能不能實現(xiàn)這個目標?聽到鐵瑛等人表示“翻兩番”不成問題時,,鄧小平非常高興,,提出江蘇、浙江恐怕要多翻一點,,不止“翻兩番”,。
與全省“翻兩番”的發(fā)展目標同步,謝高華開始謀劃義烏靠什么“翻兩番”?從義烏縣情實際來看,,農業(yè)帶動能力弱,,人均可耕地不到半畝,水稻產量也翻不了兩番,;工業(yè)缺少支柱產業(yè),,沒有什么像樣的企業(yè),短時間很難有大作為,。
他也曾想過搞工業(yè),,嘗試后發(fā)現(xiàn)推不動。當時,,義烏最有名的一家工廠是紅旗電視機廠,,主要生產黑白電視機。謝高華決心很大,,想給它改造成彩色電視機生產線,。他跑省里、進北京,,結果一無所獲,,人家“省里還要保杭州西湖電視機廠呢”。
眼看著這個興衰皆由計劃經濟主宰的工廠走向沒落,,謝高華深感國有企業(yè)改革的復雜艱難,。他只能做一件好事,就是給廠里的子弟在義烏安排些出路,。
既然有形的資源不行,,謝高華再次把目光聚焦到已經放開的小商品市場上。
幾百年來,,義烏農村有雞毛肥田的傳統(tǒng),。每到農閑季節(jié),,農民就會將飴糖和生姜糖自制成“敲糖”,挑起貨郎擔,,搖響撥浪鼓,,走村串戶換取雞毛等動物毛發(fā)給水稻作肥料。
改革開放前后,,貨郞擔里增加了針頭線腦,、紐扣玩具等小百貨,交易物品也由“雞毛換糖”變成小百貨買賣,。一些專為貨郞擔在當?shù)嘏湄浀男傌�,,開始在廿三里鎮(zhèn)和稠城鎮(zhèn)聚集形成小商品市場的雛形。
從雞毛換糖“投機”到自由市場“倒把”,,這個“資本主義尾巴”越長越長,。有關部門采取了禁、阻,、限,、關等措施,依然打不倒,、關不掉,、禁不住、趕不跑,。雖然中央文件號召“發(fā)展多種經營,,要集體與個人一齊上”,各級政府部門仍強調要“按計劃辦事”,,開放市場找不到政策依據(jù),。
1982年3月,義烏縣召開兩次研究市場問題的縣長辦公會,,也討論過全面放開,、徹底關閉或集體沖掉等方案,但爭論激烈,,沒有人敢拍板,。一個月后上任的謝高華,不但拍板給小商品市場發(fā)放“準生證”,,還提出后來著名的“四個允許”為城鄉(xiāng)經濟松綁,。
“小商品市場是一大優(yōu)勢,要想辦法發(fā)揮,,不能把搞活的經濟搞得死死的!”謝高華在縣委常委會上一錘定音,,關掉紅燈開綠燈。當年,湖清門市場攤位爆滿,,每市交易人數(shù)少則3000多人,,多則達5000余人,成交額較上一年增長221%,。
義烏小商品市場強勁增長的勢頭,,超出了所有人的意料。這也使謝高華聯(lián)想起“文革”被關在石灰窯里時,,從馬克思的《資本論》注釋本中讀到一句話:從產品到商品是一個驚險的跳躍,,跳得過去就實現(xiàn)價值,跳不過去就沒有價值,。
謝高華書記 王建明 攝
這使他從中領會到產業(yè)發(fā)展的運行邏輯——雖然第一,、二產業(yè)是創(chuàng)造財富的,沒有第三產業(yè)實現(xiàn)整個循環(huán),,倉庫里面產品就變成了廢品。因此,,不能小覷第三產業(yè),,它完全有這個力量去實現(xiàn)翻兩番。
義烏“興商建縣”的發(fā)展戰(zhàn)略,,終于被“翻兩番”的國家目標激發(fā)出來,。1984年10月,義烏縣委,、縣政府正式提出要“以貿易為導向,,貿、工,、農相結合,,城鄉(xiāng)一體化,興商建縣,�,!�
“當時有的地方工業(yè)立縣,有的地方現(xiàn)代農業(yè)建縣,,還有的地方時髦一點——科教興縣,。我們反復推敲后提出興商建縣,就是要制定最符合義烏特點的發(fā)展道路,�,!敝x高華說。
此前,,他曾讀過日本前首相吉田茂所著的《激蕩的百年史》,,對日本明治維新提出貿易立國,經濟得到快速發(fā)展的印象很深,但在當時的政治氣氛下,,這個話他是不敢講的,。
“定額稅”風波,放水養(yǎng)魚為哪般
與深圳特區(qū),、浦東新區(qū)等國家戰(zhàn)略的頂層設計不同,,推動義烏改革開放的動力更多來自于民間。改革開放初期,,成千上萬洗腳離田的義烏農民,,在既缺乏資源要素支撐、又沒有政策資金扶持的條件下,,創(chuàng)造出連經典經濟學理論都難以解釋的發(fā)展奇跡,。
從1982年僅有459戶小百貨攤販的縣城馬路市場,到2017年成交額高達1226億元的中國小商品城,,一個由“雞毛換糖”演繹的源頭故事,,已被“世界超市”的宏大敘事所替代。義烏小商品成就大市場的草根逆襲,,得益于順應民心,,釋放民欲,煥發(fā)民力,。
水大魚才大,,這個道理通俗易懂。但高度集權的計劃體制,、嚴格控制的財稅紀律,,加上捉襟見肘的地方財政,地方政府“放水養(yǎng)魚”的說法,,大多都是一句空話,。
對于義烏小商品市場來說,謝高華不光“開閘”而且“放水”,。水大魚大的市場經濟規(guī)律,,使義烏市場在迭代擴張中保持活力。這也是它長盛不衰的秘訣之一,。
義烏市場開放初期,,生意一天比一天紅火,問題也一個比一個棘手,,特別是稅收管理矛盾突出,。一方面當時實行八級累進稅制,賺錢越多交稅越多,,偷稅漏稅現(xiàn)象時有發(fā)生,;一方面市場上人多貨也雜,價格隨行就市,很難憑稅票計稅,。
按照當時批量購銷的規(guī)定,,一次成交額達到30元以上者,就得到市場管理部門開發(fā)票,,交管理費,。一段時間以來,稅收干部頻繁突擊抽查,,苦不堪言,,商販們被追來趕去,怨聲載道,。
謝高華深入小商品市場調研,,看到“很多商品都沒有價格,也沒有發(fā)票,,往往上午一個價,,下午一個價,如何收稅成了一個大問題,。這樣繼續(xù)搞下去,,連生意都做不成,還哪來的稅收?現(xiàn)在要‘放水養(yǎng)魚’,,不能‘殺雞取蛋’�,!�
謝高華與主管副縣長陳正興商量,,得想個切實可行的辦法,既要執(zhí)行稅收政策,,又要讓利給農民,。陳正興和稅務部門研究后,提出將營業(yè)稅和增值稅兩稅并一稅,,試行“定額征稅”辦法,,即對每個攤位設固定的計稅額,目標額度之外的營業(yè)收入不再計稅,。
“跟農民打交道,,要把復雜的問題用簡單的辦法去處理。這樣不但能調動生產積極性,,老百姓心里也高興,。”對這個“定額計征,、源泉控管”的辦法,,謝高華打心眼里贊成支持。雖然他知道拍這個板有風險,卻沒想到引發(fā)了一場震動很大的“稅收風波”,。
“定額征稅”試行后,,賣雞蛋的老太婆不用開發(fā)票了,個體商販稅負也降低了,,周邊市縣的小商販們蜂擁而至,。據(jù)統(tǒng)計,“放水養(yǎng)魚”當年的稅收竟比兩年前提高了3倍,。
在此期間,,有人向省里寫信告狀,對義烏這種做法提出批評,。一位來義烏采訪調研的新華社記者,,認為這種“定額征稅”的做法簡單易行,對各地搞活市場也有借鑒意義,,就通過內部刊物向中央高層做了反映,。
很快,財政部就有了明確態(tài)度,,認定“定額稅”屬于稅收包干,,違反稅法政策,要求浙江省嚴肅處理,。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王芳作出批示,,由省財政廳派員到義烏調查,并提出具體的處理意見,。
調查組通過幾天調查走訪,,聽取各方面意見,也找謝高華談了半天,,最后在調查報告中給出結論,,大意是“辦法可行,欠妥,,在實踐中完善,。”
與以往犯“錯誤”受到的批評不同,,這次謝高華確實感到壓力很大,,也做好了接受處分的準備。雖然是讓利于民,,方便征管的稅收創(chuàng)新,,畢竟被定性為違反稅法了。他從調查組人員口氣中,,也能感覺到省領導壓力也不小,。
后來,,省里又專門聽取“定額征稅”匯報,也沒有進一步追究,。不唯書,、不唯上,只唯實的謝高華,,卻“好了傷疤忘了疼”,,仍然堅定不移地推行“定額征稅”,極大地受惠于民,。義烏小商品市場的第一代經營者,,直到現(xiàn)在提起這件事,沒人不豎大拇指,。
改革者必然在爭議中前行,。從衢縣的“柑橘事件”到義烏的“稅收風波”,謝高華大大小小,、或明或暗的“帽子”沒少戴,。有的“帽子”既不知道怎么扣上的,也不知道如何才能摘下來,。據(jù)說,,針對他的告狀信少說也有一麻袋。
這位深諳講話分寸的老人,,言及仕途中的個人際遇,,總是輕描淡寫,并無怨言,。不論記者如何追問因由,,他都始終守口如瓶,既不評價組織決定,,也不臧否同僚下屬。這種政治自覺與人情練達的境界,,遠非常人所能達到,。
謝高華書記 王建明 攝
1984年11月26日,謝高華被免去義烏縣委書記職務,,平級調任金華地委農工部長,。有人認為這次調動與稅收風波有關,沒處分他說明省里領導在保他,,不挪動一下沒法跟上面交代,。也有人說縣委書記是省委管的,農工部長是地委管的,,這屬于明升暗降了,。
謝高華則既不贊同,,也不在乎,認為義烏的派性問題解決了,,縣委班子人員配齊工作理順了,,縣域經濟發(fā)展也找到出路了,省委交給自己的任務基本上完成了,。
結果還不到半年,,金華地委撤銷并進行區(qū)劃調整。省領導征求他意見,,問他到西(衢州)還是東(金華),。謝高華還是和過去一樣,只說了一句“東也可以西也可以,,聽組織上定了”,。
后來,他被安排到衢州市任常務副市長,,一直到退休再沒離開過衢州,。這次屬于提拔,似乎印證了此前省里保他的說法,。
從當年離開義烏至今已經整整34年了,,義烏老百姓對謝高華的感念之情,卻越來越深厚,。自從1995年第一屆義烏國際小商品博覽會開始,,他每年都會受邀來參加“義博會”。每次到這個時候,,都會有很多義烏商人和群眾,,自發(fā)組織到高速路口迎接這位老書記“回家”,已經持續(xù)了整整24年
有一年,,有100多臺豪華奔馳組成的車隊來接他,。人們甚至打出“謝天謝地謝高華”的標語,來表達對這位義烏市場奠基人的感念和敬意,。
謝高華自己卻從不這么看,。每次面對人們的溢美之詞,他總說這樣一句話:“義烏市場不是我腦子憑空想出來的,,而是義烏人民創(chuàng)造出來的,。”
沒有改革開放,,一切都無從談起,。
往期報道:
離開義烏30多年,這位退休廳官為何仍有這么好的口碑,?
謝高華:改革者也是思想者
“改革先鋒”謝高華之子:叫父親有時太沉重
往期文章
薦讀 | 胡歌發(fā)文:同志們,,永別了,!背后藏絕密往事
薦讀 | 武亦姝隨筆刷屏,老師:若能教她一回三生有幸薦讀 | 黃霑俠氣沖天,文山畫美詞甜:中國風最愛哪首人物 | 92歲中國流行歌曲之父:護士,,給我輸五糧液,!人物 | 她是中國半導體之母,被譽為“中國的哈佛校長”
人物 | 終于明白為何2000萬人羨慕李子柒的生活,?
深度 | 華住集團不注冊會員無法入住?曾發(fā)生數(shù)據(jù)泄露
深度 | 英國開太極培訓班,,歐美魔力廣場舞開始了
深度 | 專家建議取消探親高端,網友:,?,??,?,??評論 | 最高級的聰明,,是以誠待人評論 | 真正厲害的人,,可以低調到什么程度?聲明:“新華每日電訊”微信公號刊載此文,,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。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,歡迎致電010-63076340,,我們將及時更正,、刪除或依法處理。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(lián)系,,也煩請原作者聯(lián)系我們,,我們將按國家相關規(guī)定支付稿酬。
監(jiān)制:易艷剛 | 責編:張慧 | 校對:趙岑
覺得不錯,,記得點“在看”↓↓↓